滇公網(wǎng)安備 53010202000908號
感謝您的光臨!您是第50635245位訪問者!
技術(shù)支持: 方森科技題記:失去親人最痛苦的可能不是失去的那一刻,而是你日后想起他的每一刻。
隨著“啪”的一聲響,深夜的寧靜被煤氣灶打開的聲音打破了。小鍋里裝上清水,架在煤氣灶上“坑次坑次”地?zé)饋怼3弥鵁拈g隙,我打開冰箱掃視了一眼,翻出來一個西紅柿、兩根蔥、幾片蔬菜葉子和半根青瓜,全部食材洗干凈備用。不一會,鍋里的水沸騰起來,把西紅柿放在熱水中快速地滾十多秒,撈起用刀子在西紅柿底部劃了個“十”字,沿著“十”字西紅柿皮就能輕輕松松地撕下,很快得到一個光溜溜的西紅柿。將西紅柿細細切成小丁、黃瓜削皮刨絲、青菜葉子切細條、小蔥切碎后,將切好的食材分開盛放在幾個小碗里,綠的白的紅的一字排開。所有備料工作都完成后,捻起一小撮細掛面,投入翻滾的水中。不一會,細面就在滾鍋中翻起,眼看湯就要往外撲出,接點冷水往小鍋邊緣細細地澆上一圈,撲騰的面湯一會就老老實實的沉下去了。父親說,這樣澆上涼水可以讓面條更快熟透,幾分鐘后,小鍋里的面條呈現(xiàn)了將熟的乳白色,用筷子把面條撈起置入裝了冷水的白瓷碗中輕輕攪拌,父親說這一個步驟叫“過涼”,可以讓面條更勁道,更爽口。小鍋中的煮面水倒去,鍋中倒入少許花生油,油在熱鍋里蹦蹦跳跳后,將切碎的西紅柿丁倒入翻炒,加點鹽將西紅柿炒出濃汁后,將黃瓜絲加入番茄濃汁中繼續(xù)翻炒一會,隨后加入清水繼續(xù)燒開。父親說,宵夜還是少點肉,清淡一些更好,如湯底過于寡淡可適當(dāng)加入一點晚餐剩下的雞湯或排骨湯,湯底的鮮味增加卻不至于過于油膩。面湯燒開的間隙,將過涼后的面撈起瀝干水分放入白瓷碗中,依次在白瓷碗中加入一點生抽,一點雞精,一點鹽和幾滴香油。此時鍋中湯汁漸漸濃稠翻滾,將切好的青菜絲放入湯汁中快速攪拌幾秒,將湯一股腦兒倒入盛了面的白瓷碗中,向碗中撒上幾點蔥花點綴,筷子攪動幾下,一碗蔬菜面就做好了。白瓷碗中的面有了西紅柿、青瓜絲、蔬菜絲、蔥花紅白綠顏色的映襯,顯得湯清面疏,層次鮮明,清淡適宜,很有食欲。
我把面端到餐桌上,端正地擺上木勺子和筷子 。輕輕蹲靠在地毯上瞇睡的父親面前,輕聲說:“爸,吃東西啦!”父親聽到,回應(yīng)了一聲,緩緩起身挪到餐桌前坐好。自從父親生病后,因為進食慢,很多食物不能吃,為了不影響家人吃飯情緒,他堅持不上餐桌,要求在旁邊小桌上自己慢慢吃。為了讓這夜深人靜獨屬于他的宵夜顯的有儀式感,我都請他坐在餐桌上吃。父親左手抓勺右手執(zhí)筷,先用勺子沾了一點點面湯,嘗了嘗味道后,便用筷子挑起面條一根根細細吃起來。我坐在他身旁,一邊看著他吃,一邊跟他說說工作上的事,或是擺弄著手機,或是有一搭沒一搭地看著不知道是什么內(nèi)容的電視劇。餐桌頂上的橘黃燈,被面條的熱氣氤氳著,清寂中透出一絲溫馨與生氣。父親細細地吸溜著每一根面,他進食有阻礙,吃得很慢,食物必須湯多細軟。父親常說:“你媽怎么做不出這個味道?!边@可能是父親對我廚藝的最高評價。得到父親的夸贊,我開始滔滔不絕:“這面看著簡單,但要講究步驟,要用心,哪一個步驟和份量不對味道就不是這樣,一點也不能偷懶……”在父親面前賣弄廚藝,顯得有些班門弄斧,在我的記憶里,逢年過節(jié)家里都是父親親自掌勺,鄰里招待宴請也要請父親出手幫忙。家中大小事務(wù),也基本都是父親一人操辦扛起,以至于母親做菜多年,廚藝并無明顯改進。在漫長的成長歲月里,父親總能憑著一己之力盡量彌補艱辛困苦生活給家人帶來的窘迫:簡單的食材在父親手里總能變化出不同的味道。父親做的魚特別好,母親總叫他“做魚師傅”,而從小最愛吃魚的就是我。一年春節(jié),我回大伯家過年了不在家,鄰居送了一條活蹦亂跳的鯉魚來家里。母親問:“這魚紅燒好還是清蒸好?”父親說:“這魚看起來還能養(yǎng)幾天?!庇诌^了幾天,母親試探地問:“今天把魚吃了?”父親搪塞地說:“老黃歷說今日諸事不宜,當(dāng)然應(yīng)該也不宜殺魚。”如此幾番,母親終于不再故意逗他,終于,在我回來的這一天晚上,魚就被端上了飯桌。父親最喜愛別人夸他做的菜好,他常說,菜做的好不好,不是嘴上夸出來的,菜全吃完了,才是對你廚藝真正的夸獎。自從父親生病后,他基本不再入廚房。那一天,我的交往對象第一次到家里來,父親很開心,強撐著進廚房做了他最拿手的紅燒鱸魚。也許是父親精神不佳,也許久不入廚房手藝生疏了,又也許是客人從小生活在高原,對水產(chǎn)品接觸少,不愛吃魚,總之那天的魚沒有吃完。父親不經(jīng)意地繞到餐桌前,假裝不經(jīng)意地瞥了一眼剩下的魚,臉上露出了些許失落。父親這一點失落被我捕捉在眼里,我重新拿起筷子,把剩下的魚吃的一干二凈。
面很少,父親盡量吃的很滿足的樣子,即使因病進食很艱難,他還是想告訴我,我做的面真的很好吃。這一點點面,父親吃了將近二十分鐘,面終于吃完了,父親臉色稍好了些,泛出一點活力和紅潤。父親挪回地毯上,背靠沙發(fā),重新蓋上被子瞇著眼,靜靜消耗余下的夜。此時,時針應(yīng)該已經(jīng)指向凌晨三點,對父親而言,一個難熬的夜晚也終于熬過去一大半。被病痛折磨的父親晚上基本沒法睡整覺,白天孩子們要上班,母親已經(jīng)辛苦了一整天,不能再讓她熬夜,所以基本都是我陪著他度過這夜晚時光。這樣的夜晚,似乎重復(fù)了很多次,也似乎,一晃眼就過去了。那時我已逐漸意識到,這樣的夜晚即便難熬辛苦,也不會再有機會重復(fù)多少次了。在這段時間里,我有意識地與他探討過關(guān)于生死,關(guān)于離別,關(guān)于未來的話題。我會悄悄轉(zhuǎn)到他的背后,他的左邊,他的右邊,悄悄凝視著他,我放慢每一個鏡頭,試圖延長與父親相處時間的寬度,努力定格他留給我每一個鮮活具體的印象。
對于親人離去,是每一個人的必經(jīng)之路,而如何說再見,如何走出來,對于我們許多人來說,都是生命中很重要的課題。父親在世時常教育孩子們要堅強,要勇敢面對所有生活的磨難。在父親離開后的每一天,我都努力去回憶與他相處的每一個細節(jié)。而這一段我與父親的深夜食堂,這段被拉長的回憶猶如我與父親緩慢告別的長鏡頭,是我與父親三十多年父女情的縮影,這里的每一個鏡頭都不需要回憶,會主動從我的腦海里跳出來,那么真實和具體,隨時間推移愈顯清晰。
小時候,父親做菜時我最喜歡在站在旁邊看,多多少少學(xué)會了父親做菜的一點皮毛。如今,家里人說我做的菜味道跟父親的很像,即便以后廚藝再精進,我都只會給自己打98分,父親永遠是100分。那2分是留給父親的,這是他對親人無法比擬和超越的愛,是親人對他廚藝的最高評價和最深沉的紀念。